“我们以前供应线路板给家电产品,现在供应给医疗和通信产品,医疗产品的附加值高,价格是普通家电产品的1倍以上!”江门市奔力达电路有限公司(下称“奔力达”)总经理廖树东说,公司在当地做线路板20多年,最近几年进驻安全应急产业园,“无痛”完成了传统赛道到新兴赛道的转变,尝到了“换道超车”的甜头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江门是广东省仅次于广州、佛山的新兴工业城市,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,培育出“酱料王国”李锦记、“印刷龙头”雅图仕、“纸巾大王”维达等知名企业。 百年工业城的底色,造就了江门完备...
“我们以前供应线路板给家电产品,现在供应给医疗和通信产品,医疗产品的附加值高,价格是普通家电产品的1倍以上!”江门市奔力达电路有限公司(下称“奔力达”)总经理廖树东说,公司在当地做线路板20多年,最近几年进驻安全应急产业园,“无痛”完成了传统赛道到新兴赛道的转变,尝到了“换道超车”的甜头。
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江门是广东省仅次于广州、佛山的新兴工业城市,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,培育出“酱料王国”李锦记、“印刷龙头”雅图仕、“纸巾大王”维达等知名企业。
百年工业城的底色,造就了江门完备的工业体系,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5个、207个中类中的142个,拥有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。
时至今日,金属制品、食品、家电等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江门产值靠前的产业链,产业体系整体略显“老态”。作为传统产业“全能选手”,江门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,培育出新质生产力。
2021年,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正式揭牌。这个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横跨装备、材料、医药、轻工、化工、电子信息等10多个领域,与江门工业门类齐全、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正好契合。
没有从零开始的适应期,一个从传统产业延伸而来,生于江门的新兴产业,迅猛发展起来。4月,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首个安全应急特色产业园区。
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张泳渝
本版摄影: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
潜能被看见
500家“隐藏大佬”星罗棋布
江门的安全应急企业进入公众视野,还要说到疫情防控。
2020年,江门在应急防疫物资的生产调度方面,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当年,江门累计完成广东省口罩收储任务720万只;全市企业向全国各地提供防护服压条机9000台,超过全国调度总量的40%;贡献了全国防护服胶条80%以上的产能,可满足2亿套医用防护服的生产需求。
在应急时刻,这些从前并不起眼的企业站在了聚光灯下,有的还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。
这时,大家才发现,原来“江门制造”有那么多安全应急产品,小到一根口罩松紧带、一盏应急照明灯,大到一辆负压救护车、一艘抢险救援船等。
如果把这些产品稍加串联,江门的安全应急产业链已经有了雏形:恒健制药、特一药业、西铁城、舒而美、盈通新材料等重点企业,涵盖了医药制造、医疗设备、防护用品、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,组成了应急医疗物资产业链。来纳特种车、金莱特、海鸿电气等一批抢险救援装备重点企业,可以生产负压救护车、危化品运输车、救援船舶、变压器、应急器材等产品,在抢险救援装备领域潜力不小。
数据显示,当时江门共有安全应急相关企业500多家,涵盖应急医疗、应急救援、通信装备、安全防护用品等领域,安全应急产业年产值超800亿元。
此时,很多人才恍然大悟:原来安全应急产业在江门早就有了坚实基础。
真正的东风,在1年后接连到来。2021年,国务院印发“十四五”国家应急体系规划,其中提出要壮大安全应急产业,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产业集聚,支持企业发展。同年7月,《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提出,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,并将江门定位为该产业的三星级核心城市。
“再加上江门土地辽阔,海域、岸线、海岛、港湾、滩涂、森林等资源丰富,具有无可比拟的全灾种丰富应用场景。”江海区经济促进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古朋介绍,在政策红利、产业基础、发展前景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,江门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水到渠成,江海区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,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核心区。
一百多年前,祖籍江门的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侨伍连德设计出“伍氏口罩”,成功抗击东北鼠疫,被中国应急发展管理史学界誉为“中国近代史科学指挥防疫的第一人”。
一百多年后,他的家乡江门发展起链条更全、更长、更具韧性的安全应急产业。不少曾经归属于传统产业的大企业,以新的方式重新链接在一起,找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。
出道即高光
“荒地鱼塘”蝶变产业新城
站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,放眼望去皆是平整后的场地。很难想象,三年前这里还是荒地和鱼塘。
广东东君照明有限公司是这场巨变的受益者、也是建设者。
过去十年,企业不断完善消防工程产品配套产业链,一举成为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的企业,全国平均每生产6盏消防安全应急照明灯,就有一盏来自东君照明。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启动建设后,企业主动入驻,成为园区应急照明灯具领域的佼佼者。
去年,东君照明再次增资扩产,建设智能应急疏散系统总部基地项目。公司项目总监梁国军说:“企业的发展定位和产品研发方向,与江门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方向高度一致,坚定了扎根本地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。”
随着第一批本地企业入驻,产业园陆续吸引了多个安全应急领域相关企业落户,来自外地的行业龙头也抛出“绣球”。
来自重庆的迪马是全国特种车行业首家上市公司,计划在江门投资50亿元,建成华南总部基地、产品展示中心以及应急装备产业配套园区。来自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市泽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,计划在产业园投资30亿元,生产分布式应急电源系统等。
“江海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.1万亩,其中约1.15万亩给了安全应急产业园,产业用地超4000亩。”江门高新区经济促进局局长、江海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黎健松说,与此同时,江海区投入近200亿元,建设38条园区内道路和基础设施,周边商业体、医院、学校、公园、人才公寓一应俱全。
一边是园区把最好的土地、项目、资源留给安全应急,一边是企业抛出“绣球”组团落户,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很快有了沧海桑田式的嬗变,产业新城的模样逐渐清晰。
2021年揭牌以来,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共引进产业项目193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共122个,计划投资额691亿元。这些项目涵盖了应急救援装备、应急通信、智能安全防护、监测预警设备、生命救护产品、安全应急前沿新材料等细分领域,安全应急生态圈日益丰满。
一起跑,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就赢在了起跑线上。但真正培育出新质生产力,还需要创新发挥主导作用。普通口罩能否升级为更高科技的防毒口罩,消防安全应急灯能否嵌入社会治理“智慧大脑”,用更聪明的方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?江门制造需要依靠新技术,对安全应急产品进行全面升级,实现高技术、高效能、强竞争力的质变。
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
何以成新质
牵手实验室上演“大象转身”
去年9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《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,提出到2025年,在安全应急的产业规模、产品质量、装备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显著提升,预计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。
江门要靠什么把这800亿元的产值提升到更高能级,在万亿蓝海中分得更多羹?
在江门做线路板20多年的奔力达,有发言权。
上世纪90年代,奔力达靠做手提电话、DVD机等电子产品的电路板,赚得了“第一桶金”。之后的20年间,它跻身中国印刷电路行业百强企业,格力、长虹、飞利浦都是它的客户。但廖树东很清楚:“这些都是制作难度低、附加值也低的产品。”
下一个20年,企业要靠什么再进步?2022年,奔力达再次看到了风向,成为第一批入驻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的企业。
当时,企业敏锐地发现,占产量大头的家电需求有些下滑,反而来自医疗和汽车领域的订单有增加趋势。为此,企业加大了产品研发投入,属于安全应急范畴的医疗类产品很快推向了市场。
“入驻产业园后,陆续有很多安全应急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进驻,是我们增加订单、开拓市场的新契机。”从传统产业换道新兴产业,廖树东坦言,奔力达入驻产业园的初衷,不只有新的供应链关系,更重要的是这里提供的科研支撑,“这是我们后续不断推出新技术、新产品的重要动力源”。
早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,江门就提出要形成“安全应急产业园区、应急管理学院、应急科普体验中心、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、全国重点实验室”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。
简单来说就是:政产学研用——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,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目前,产业园已经有不少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加入,给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前瞻性、创新性的方向,打开了企业突破新技术、新产品的思路。
例如,“两中心一基地”,即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、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、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落户。其研发的社会智慧治理产品,在前年推广到湖北武汉,为东西湖区各类场所管理建起“数据底数”,也标志着社会智慧治理“江门造”跨出了向外推广的第一步。
又如,江海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“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”,实现了北京科研、人才、产业等资源要素与江门产业的协同发展。在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上,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与广东鑫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江门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、广东新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江门本土企业签订《战略合作备忘录》,精准对接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。
当然,江门还有更大的计划。
目前,江门以五邑大学为载体,通过“孵化培育、合作支撑”的办学路径推进应急管理学院筹建,计划建立起“专科—本科—硕士”人才培养体系,培养应急管理领域急需的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。前期,江门已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,开展工程管理专业(应急管理方向)硕士的招生培养;五邑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也已招录学生106人,开启了教学工作。
可以预见,不久的将来,将有更多安全应急人才从这里走向产业、走向全国。
专家问策
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焦建彬:
寻找特色应用场景是突围关键
“安全应急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产业。”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、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主任焦建彬钻研安全应急20多年。他认为目前国内对安全应急的研究,已经从学术领域逐渐进入应用阶段,“这个产业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,而且应用场景讲究平战结合,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”。
“所谓应急,就是应对不经常发生的事件。”焦建彬认为,安全应急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,其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安全的需求,在安全生产、自然灾害、公共卫生等领域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,还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,把产品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,实现产值和利润的可持续发展。
焦建彬举例,目前国内生产的安全应急产品,如特种车辆、防火服等,大多供应某些特殊行业和场景,产量和产值无法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乘用车和服饰相比,企业效益也不能只用利润衡量。如何寻找平战结合的平衡点?他认为预制菜是个不错的例子:“食物的保鲜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应急食品的生产,还能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中,为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提供保障。”
“要走出江门,观察粤港澳大湾区。”焦建彬建议,大湾区经济活跃,科研实力雄厚,自然和社会生活场景丰富,江门要以科技为突破口,找到小切口的、适合本地发展的安全应急应用场景,壮大产业的体量。
统筹:李卓何山股票配资盈利